当前位置:必读小说>历史军事>大唐黑脸神> 第0445章 圆机之士

第0445章 圆机之士

  大唐为什么以道教为国教?

  真的仅仅只是因为李唐皇族为了其正统性,所以追认李耳为先祖的原因么?

  其实不是,更主要的原因,还是因为道教本身。

  汉武帝时,董仲舒提出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和“天人感应”的思想。

  他的这套主张为当时汉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。

  也从实际上使得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主要统治思想。

  成就了儒家思想的“独尊”地位。

 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,儒家所宣扬的“天命”和“天人感应”的神学体系缺乏细密严谨的思辨性,越来越显得粗陋和呆板。

 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原,而且,佛教自传入之时起就不断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尤其是儒家的精髓,不断地实现“本土化”!

  与此同时,中原的道家在东汉时也正式形成。

  到了南北朝时期,天下战乱不断,使得老百姓长期生活在黑暗和混乱之中,饱受战火之苦!

  渴望摆脱苦难的百姓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,就把精神寄托于号称能让人们长生不老、延年益寿、驱邪避祸的道教。

  与此同时,佛教的因果报应、苦集灭谛等教义也正适合了当时底层百姓的悲观心情。

  这样就使得佛教和道教空前繁荣。

  此消彼长,缺乏细密严谨的思辨性的儒学越来越显得呆板的发展,从而使儒学的“独尊”地位发生动摇。

  由此到前隋时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。

  儒释道为了争夺主导地位不断地争斗。

  而王通正是因为亲眼领略了这种混乱的局面,这才提出了“三教可一”的主张。

  但这在敬玄看来,根本就不可能实现,按照他一个“过来人”的身份来看,宗教只能游离于政治之外,否则后世中东那些国家,就是大唐未来的下场。

  “你说家兄推倒自己的主张?笑话!你有何凭证?”

  敬玄淡淡一笑,目光炯炯的迎上质问自己的王绩:

  “王舍人可还记得王师傅是怎样阐述三教可一这门主张的?”

  王绩冷笑道:

  “莫非你是在考较王某?既然如此,那请云中侯听仔细了!”

  王绩说完,背着手走了几步,似乎在回忆,然后才开口道:

  “家兄说,史谈善述九流,知其不可废而知其各有弊也,安得长者之言哉?通其变,天下无弊法,执其方,天下无善教。故曰:存乎其人。安得圆机之士,与之共言九流哉!安得皇极之主,与之共叙九畴哉!”

  话毕,王绩又叹道:

  “可惜家兄生不逢时,没有遇上陛下这位皇极之主,否则一定能施展胸中抱负!”

  这话立刻得到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赞同,这时候哪怕陛下不在,附和两声拍几句马屁又能怎么了?

  有不要脸的,甚至还捏着袖子在眼角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泪水…

  既然为人臣子,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,敬玄也接口道:

  “王舍人说得是极,陛下的确称得上是一位雄主,本侯也十分可惜王师傅未能在陛下麾下效力…不但如此…”

  敬玄说到这里,话锋突然一转:

  “不但如此,王师傅还说儒释道三教各有利弊,所以他希望能够出现“圆机之士”、“皇极之主”,以“共言九流”、“共叙九畴”,使各家能够相互借鉴、融合吸收,取长补短吸收他家之长以“通其变”,这样就可以使“天下无弊法”。”

  敬玄这席话说得掷地有声,而且细品之下理解十分通透,使得屋子里内的不少饱学之士纷纷点头,他们现在开始真正相信敬玄的确是王通亲手调教出来的弟子了。

  敬玄见到众人表情,也稍稍松了口气,最近除了督促那些师弟师妹们,他自己也没闲着,就是翻看一些王通生前的笔记,虽不求通悟,但能知道个大概也好过两眼抓瞎。

  这时,一位儒生突然从官员的队伍里走了出来,冲敬玄微微一施礼,然后十分客气的问道:

  “老夫苏勖,敢问云中侯一句,既然文中子已提出共言九流”与“共叙九畴”,那为何又要推翻呢?”

  苏勖啊,鼎鼎大名的秦王府十八学士,历史上与李泰一起修撰《括地志》的便有他,算得上是一位少见的地理学家,敬玄没想到这位大牛也来了,早先还想着等中华大学开学了,把这位请到大学教授地理课呢,于是十分客气的冲苏勖回礼道:

  “不敢受长者一礼,王师傅并非是完全推翻,其实就是因为三教可一光靠理论,根本做不到。”看書喇

  敬玄说到这里,环顾了四周一眼,见所有人都在等着自己说下去,便重新解释道:

  “众所周知,王师傅希望改变自前隋以来政出多门的顽疾,即政出一门,但诸位以为,这短时间可能吗?”

  众人心里暗叹一声,的确不可能,今日在场的都是儒家子弟,千百年来专注于朝堂的习性,注定了他们与寻常百姓是两个阶层,而佛,道二教,正是抓住了这一丝机缘,将自己的教义散播到了乡野民间,若单以信徒论,佛,道二教不知超出儒家几何。

  而且佛、道两家不单单只是动嘴,甚至还推出了什么“香积钱”“道牌子”之类的借贷名头,通过真金白银,将百姓牢牢抓在自己手中。

  “那文中子有没有提出应对之法?”

  有人忍不住追问了起来。

  敬玄摇了摇头,旋即又点了点头,就在众人被他弄得一头雾水之时,他又说道:

  “王师傅并没有想出直接应对之策,但他却给我这个关门大弟子指出了一条道路。”

  这时,连王福畤都忍不住出声了:

  “什么道路?”

  敬玄微微一笑:

  “这条道路,本侯已经在与越王殿下尝试了,相信诸位也有所耳闻。”

  李泰一愣,什么玩意儿?你这不是在阐述学术么?怎么扯到本王头上了?不过李泰只是迷糊了一会儿,便反应了过来,立刻接替他说道:

  “本王最近在主持中华大学修建一事,诸位难道不知?”

  苏瑁忽然笑了起来:

  “知其长,则不可废,知其短,则不可独任一教,看来云中侯便是文中子为我儒家寻来的圆机之士啊。”

上一页目录+书签下一页

推荐小说

  1. [历史军事] 都重生了,你还谈恋爱
  2. [历史军事] 寒门首辅
  3. [历史军事] 大秦:大秦至上
  4. [历史军事] 吾妻上将军
  5. [历史军事] 大明接班人
  6. [历史军事] 我成了二周目BOSS
  7. [历史军事] 流氓状元
  8. [历史军事] 盛唐狼兵
  9. [历史军事] 盛唐风华
  10. [历史军事] 邪王盛宠:毒医废材小狂妃
  11. [历史军事]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
  12. [历史军事] 回到古代做暴君
  13. [历史军事]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
  14. [历史军事] 魂穿成宋孝武帝,打造铁血刘宋
  15. [历史军事]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
  16. [历史军事] 三国时空门,我,继承了河北袁家
  17. [历史军事] 战国之军师联盟
  18. [历史军事]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
  19. [历史军事]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
  20. [历史军事] 大唐:神级驸马爷,咸鱼就变强
  21. [历史军事] 天唐锦绣
  22. [历史军事] 大明之海上崛起
  23. [历史军事] 举汉
  24. [历史军事] 我在大周做天子